微机接口笔记4-存储器

存储器

分类

  • 内存储器

    • 存取速度和CPU处理速度相当
    • 存储器容量受到地址总线的限制
    • CPU可通过三总线(地址、数据、控制)直接对它进行访问
    • 主要采用半导体存储器
  • 外存储器

    • 存取速度比CPU处理速度慢
    • 存储器容量不受地址总线的限制
    • CPU必须通过专用的I/O接口进行访问
    • 主要采用光、磁介质存储器

选择存储器的考虑因素

  • 易失性 电源断开后,存储器的内容是否丢失
  • 只读性 数据写入后,只能读/可读写/随机存取
  • 存储容量 指存储器能够记忆的信息总量,它常用存储有多少个存储单元,每个存储单元又有多少个二进制位来表示 存储容量 = 存储单元数 * 每单元位数
  • 访问时间 指存储器接收到稳定的地址信号到完成操作的时间,主要与制作工艺有关
  • 功耗 功耗和速度成正比

半导体存储器分类

  • RAM 读写存储器
  • ROM 只读存储器
  • Flash Memory 断电长期保存,快擦,多次重复擦/写

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

  • 存储体
  • 地址译码器
  • 读写控制电路

静态RAM(SRAM)

特点

  1. 只要电源接通所存储的信息就不会丢失
  2. 不要刷新电路
  3. 容量较动态RAM为小

动态RAM(DRAM)

特点

  • 每隔大约2ms必须对数据进行刷新,否则所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
  • 要有刷新电路
  • 容量较静态RAM为大

DRAM控制器

  1. 时序功能:按固定时序提供行地址选通信号RAS,一行一行刷新
  2. 地址处理功能:提供行列地址切换,刷新/正常读写
  3. 仲裁功能:正常读写请求和刷新请求同时出现,仲裁

    ROM

  • 掩膜ROM 厂家一次写入数据
  • PROM 用户可一次写入数据
  • EPROM 用户可多次写入数据

存储器容量扩充

  • 数据宽度扩充 即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扩展
  • 字节的扩充 即字节数扩展

存储器与CPU连接

连接时要考虑

  • 总线的负载能力
  • CPU与存储器的速度配合
  • 存储器容量、地址的分配和片选
  • 数据线和控制线的连接

存储器地址的分配

  1. 线选法:直接将地址线高位接往某存贮芯片的片选端,低位地址接芯片内地址线;特点:线路简单,可用于较小的微机系统中;不能充分利用系统的存贮器空间,地址空间不连续,给编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
  2. 全译码法:N条低位地址线接存贮器芯片的地址端,进行片内存贮单元寻址;CPU地址总线中剩下的高位地址线全部接往地址译码器的输入端,译码后作为各芯片的片选信号,实现对存贮芯片的片选;特点:需用译码器,电路复杂,应用于存贮芯片较多时;地址空间连续
  3. 部分译码法:地址线高位进行译码产生片选信号时,有的地址线未参加译码,这些地址线在需要时可直接与芯片片选信号相连,以对芯片进行线选;常用典型译码器为3-8译码器

微机中存储器体系

层次化体系结构

CPU-寄存器组-Cache-内存-外存

内部分区结构

内存容量与地址总线关系:

  1. 8086最大内存容量1MB,地址总线20,2^20
  2. 80386/486最大内存容量4GB,地址总线32,2^32
  3. Pentium Pro最大内存容量64GB,地址总线36,2^36
  4. 现代64位处理器 最大内存容量17179869184GB,2^64

Cache

Cache与主存映射方式

  • 命中 CPU要访问的数据在缓存中则直接访问Cache
  • 不命中 不在Cache中,需要将该数所在主存整个字块一次调用Cache
  • 命中率 CPU要访问的信息已在Cache中的概率